房地产的确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时期,正逐步告别过去的高增长时代,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观念需要更新,购房者也在犹豫到底还要不要买房。毕竟国家也多次强调,消除买不起房的焦虑,同时让商品房回归商品属性。
近日,在《有识》栏目中,原中房集团董事长孟晓苏,就保障房建设问题做了很多的观点输出。他说自己一直在为低收入群体说话,并强调应该鼓励有支付能力的居民购买房屋而非低收入群体。
说实话,孟晓苏在过去很多的建议并不是太接地气的,很多老百姓也听不进去,是不是一直为低收入群体说话尚有疑问,但关于保障房这一话题,他确实有独特的经验和观点。
孟晓苏也是开发商出身,其实很多开发商都是希望国家把保障房承担起来,你买不起房不要怪开发商房子卖得贵,而是因为保障房建设没有跟上。
孟晓苏一直以来的观点基本上也是,保障房这块的缺课问题导致今天的尴尬。他称,当年确实建了一批保障房,但没有具体指导,“很多地方把这保障房建到了远郊区、小县城,造成了最需要房屋的大中城市缺房屋。”这些年因为保障房缺位,所以房地产调控重点打压商品房。
他说得对不对呢?我宁愿相信,他是给打压商品房市场在找怨气出口,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承认,保障房建设确实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除了供给量的方面,那就是供给结构的优化。比如大中城市最需要,而且年轻人上班最集中的地方最需要保障房的地方却没有。
孟晓苏认为,不用太担心保障房被高薪阶层拿走,不能因担心而妨碍建房。最终会被追究查处。保障房在由低收入家庭购买持有后,未来应可以与商品房并轨,五年或十年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入市场进行流通交易。
对于保障房未来也有条件能够进入市场流通交易,我认为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这么多年来,房地产的确富了一批人,他们有多套房并且转化成了资产,包括炒房的和投资的,但是只有一套房的家庭虽然可能身家千万,但是也只不过是纸面财富,并没有真正改变他们的生活水平。保障房就更不用说了。
但孟晓苏的建议是,按照原来的思路,几年后产权型保障房可以和商品房并轨,就能够让低收入群体再享受一次房改红利,走上共富的道路。
所以,孟晓苏呼吁,“一低两新”(低收入、新市民、年轻人)家庭近期不要买商品房,“因为保障房计划已经制定,未来要走向住房双轨制,可以买保障房的家庭或者可以先租后买保障房的家庭不要现在买商品房,买商品房就是自讨苦吃。”
孟晓苏指出,商品房本来就不应该由低收入群体购买,正是因为保障房建设一直跟不上,才出现低收入群体必须面对高价商品房的怪象。
有人说这个建议有点空虚,本来这些人基本上也买不起商品房,的确如此,但也有一些家庭是被迫想尽一切办法去买商品房的,而后可能背负沉重的代价。我们不评价孟晓苏的建议,但是这种呼吁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也确实把房地产的问题说出来了。越买不起越要买,最后就是大问题。
根源在于,保障房或者租房不能跟买房享有同等的权益,如果租购同权之后,加上市场稳定了,房价也不再大涨了,大家也会主动选择租房或者保障房。而未来,无论多少,它也是能转化成一定的财富的。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就是很好的收入了。
孟晓苏解释称,普通民众要跟其他人在股权上拉平不可能,在工资收入上拉平也是不应当的,没有股权、工资收入低的群体,如果能够获得保障房的权利,保障房未来有可能让他们的家庭财富翻倍。
这样一来,有房的百姓盼着房价上涨实现财富上涨,那就去购买商品房;而低收入群体走保障房体系,就不要进入商品房市场。在孟晓苏看来,低收入群体应该靠保障房解决住房问题,但不是说建了保障房就会造成商品房价格下跌,那是胡思乱想。它能造成“平均房价”下降,而不是“商品房价格下降”。
对于这个逻辑有点意思,也暴露了孟晓苏不一定是真心为老百姓着想,我不想过多争论,我只想问,当普通百姓解决了住房问题后,难道商品房供给减少了?过去商品房涨价就是因为吃定了刚需。难道商品房市场是个孤立的存在?它不会受供求影响?当然短期内解决所有人的住房问题很难,所以商品房市场不会有大幅波动。即使将来真的被需求减少而拉低了价格,承认房价下降也不丢人吧。说到底,还是想维护高房价。
但无论如何,确实是该让普通老百姓真正享受一下房地产时代红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