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南京市税务局课题组 吴泽川 张小玲
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现状及挑战
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逐步成形和发展的,在此期间,全球经济格局及供应链分工产生了重要调整,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发生的国际产业转移,中国正是在承接这次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要实现现代化这一发展诉求,还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
一是增值能力不足。随着全球价值链的不断调整,中国面临着来自价值链低端追赶和来自价值链高端封锁打压的双重压力。
二是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安全性和韧性不足。我国有相当多的产业缺乏完整、循环的供应链,且尚缺乏国家层面的具体安全政策和制度,因而在面对外部重大风险时,产业各环节维持自身系统稳定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三是面临全球产业数字化竞争加剧的挑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核心环节的数字化水平相对滞后,新型基础设施及其配套服务的整体产研水平尚显不足。
二、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税收思路
税收政策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
一是税收可以通过引导企业商业行为从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畅通。通过差别化的税收政策引导大中小企业和谐有序发展;通过税收政策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消费品价格等途径,释放消费能力,增强供需匹配度,促进产销循环;通过调整关税税率吸引外资,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合作。
二是税收可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弹性。全面营改增后,服务业与制造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进一步完善了增值税抵扣链条。在面对诸如新冠疫情等冲击时,短期内及时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提升税收弹性,为产业链供应链的长期稳定保驾护航。
三是税收可以发挥激励和导向作用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对于关键行业和重点领域,税收不仅可以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等普惠措施进行扶持,还可以结合特定领域和行业的特点,明确其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堵点,对症下药,精准施惠。
三、税收政策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具体建议
应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全面普惠与精准特惠等方面的关系,更好地发挥税收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促进作用。
(一)重点关注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的关键环节。要打通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微循环,加快构建完整产业链体系。还要在增强税收政策精准性上发力,对中小微企业实施更加细致的减免政策,不断提高税收政策的反馈效率和效果。
(二)稳步实施税制改革
要在不断完善税制上发力,充分发挥增值税的分工和减税效应,促进税种运行机制的合理化科学化,进一步完善增值税抵扣机制,畅通抵扣链条。要在深度落实优惠政策上发力,确保能够发挥助力企业向优发展的实际效用,推动生产要素高效流动与资源高效配置,增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深度融合。
(三)强化税收政策导向
要强化税收政策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助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所得税方面应科学地认识、评估税前扣除的积极作用及其效果,增强税前扣除界限的适当性、科学性,应充分利用加计扣除等方式,适当提高税前扣除标准、放宽扣除条件,个税方面也应进一步完善企业人才培养、人才激励的税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