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视觉中国
11月30日,三元正极材料供应商(688707.SH)召开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公司总经理向黔新在会上回复投资者称,四季度因产能利用率及销量提升,公司经营情况较之前有所改善;目前的产能利用率较三季度有所上升,已超70%。
同时在新布局的钠电板块,向黔新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实现百吨级出货。此前,公司在今年3月实现十吨级销售。
三季报显示,实现营收20.23亿元,同比减少54.68%,环比增长61.57%;归母净利润7338.68万元,同比减少78.42%,环比增长168.95%,有一定边际改善。
随着公司业绩与股价在锂价下行中跌入谷底,定增扩产大幅缩水,在会上释放的回暖信号能否在四季度兑现,备受市场热议。
钠电材料百吨级出货
在钠电初步商业化的2023年,“吃螃蟹”的速度赶在了第一梯队,尽管钠电尚处于产业化前期阶段且竞争格局尚未成熟。
向黔新在业绩会上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实现百吨级出货。据市场有关分析,下游出货对象或为。
三季度公司在投资者调研纪要中表示,公司钠电正极合作的客户均是行业内的头部顶尖企业。据下游客户反馈,公司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搭载在A00级汽车上。如果进展较快,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就能够实现搭载钠电的纯电动汽车上市。
虽然目前为止,这部搭载钠电的新车并未有进一步信息透露,但市场分析指出,其将搭载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高达160Wh/kg,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在-20°C低温环境中,保持90%以上的放电率。
今年4月,官宣,钠离子电池首发落地奇瑞车型,双方将联手推出电池品牌“ENER-Q”,首搭车型或为iCAR旗下车型,预计年内正式上市。
此前在机构调研中透露,如果钠电没有需求,公司可灵活调整为锂电产能。从目前钠电的进展来看,我们对钠电的未来信心满满,预计大概率到 2024 年底,2025 年钠电会迎来蓬勃发展。
如今,钠离子电池首发落地车型迟迟不见踪影,有分析认为或与锂价暴跌、钠电价格优势不再有关。
锂价俯冲10万元关口
11月29日上海钢联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下跌2000元/吨,均价报13.4万元/吨,创今年新低。期货方面,碳酸锂主力合约跌破11万关口,报109850元/吨,日内跌近4%,续创上市以来新低。
自碳酸锂期货今年7月份上市以来,碳酸锂期价几乎呈单边下跌趋势,屡创新低。其中,碳酸锂2401主力合约累计跌幅达55%。近日更是出现连续加速杀跌的情况,短期的看空情绪达到顶峰。
方正中期期货分析师魏朝明表示,近期碳酸锂期现价格下跌主要归因于市场供需关系变化。近期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需求有所放缓,导致电池原料需求预期趋于谨慎。
在碳酸锂价格的腰斩之下,钠电池的成本优势岌岌可危——正是碳酸锂过去四年由4万元至60万元的史诗级行情造就了此前钠电投资的枯木逢春。
同时也由于锂价一路狂泄,2023年开始业绩大滑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2.81亿元,同比减少46.68%;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759.27万元、4103.05万元,同比减少96.26%、95.86%。
上半年,由于下游需求放缓、行业大客户开工率低,产销量显著下滑,产能利用率仅为四成左右,且被高价库存拖累,利润进一步亏损。
三季度释放的环比扭亏、产能利用率上升至70%,算得上明确的回暖信号。但在锂价持续俯冲探底之下,公司四季度业绩能否如愿反弹值得探究。
会上有投资者就此话题提问,向黔新回复称,“四季度经营情况有所好转。”“碳酸锂价格下跌,从长期来看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减少采购支出,与此同时对存货管理、采购策略制定等提出了考验。”
两轮问询后定增规模缩水76%
11月14日晚间,对定增方案作出调整,将本次募集资金规模从不超过60亿元(含本数)调整为不超过14亿元(含本数),意味着这笔再融资规模将缩水76%。
该募资投向主要为产能扩充,上交所此前对的定增两次发出问询函,并重点关注公司募投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合理性及紧迫性,以及本次募集资金规模的合理性。
在锂盐价格快速回落、终端销量不及预期、动力电池企业库存难消化、公司业绩与产能利用率大降等因素叠加之下,其主动压降募资规模并不意外。
由于定增募资总额大幅缩减,各大募投项目的投入规模也随之缩水。原计划的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义龙三期)及补充流动资金投资额分别为62.45亿元、15亿元,下调后分别为12亿元、2亿元。
在三元正极材料的扩产能军备竞赛中,产能一直是与第一梯队的差距所在,定增缩水76%将使对技术或产线规划做出调整。(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 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