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广州报道
根据联合赤道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新发行绿色债券475只,发行规模8359.91亿元。中国绿债市场新发行量已连续两年超过8000亿元。
在绿色债券持续保持增长的同时,如何提升绿债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推动绿色资本的跨境流动?
2021年,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以下简称《共同分类目录》或CGT)正式发布,中国绿债市场与国际接轨的进程正在加速。
据悉,为持续提升CGT在支持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尤其是绿色资本跨境流动中的作用,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绿金委”)自2023年年中开始持续每月对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存量绿债中符合CGT的部分债券进行贴标并逐月更新,并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逐月发布符合《共同分类目录》标准的中国存量绿色债券清单,推动存量债券被国际社会认可,提高债券跨境交易的便利性。
据南方财经记者对清单的梳理分析,上述清单,涵盖行业以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为主,债券发行主体也在不断丰富。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该项工作的推进,CGT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得到丰富,市场主体在推动绿债项目与国际接轨的意识在逐步提升。
能源、轨道交通是贴标的两大重点领域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最新一期符合《共同分类目录》标准的中国存量绿色债券清单(2023年12月版),目前符合CGT标准的中国存量绿色债券清单219只。
南方财经记者根据上述清单数据进行多维度拆解分析,从发行时间看,219只债券中,大部分为2021年—2023年发行的债券,其中2021年发行的债券数量最多,规模达1053.63亿元,2022年发行的债券数量59只,但发行规模与2021年基本持平。
数据显示,目前越来越多的绿色债券在发行前已使用CGT进行认证。
联合赤道环境评价有限公司副总裁、绿色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刘景允向记者表示,近几个月来,清单中发行前已经贴标(发行前已获得符合CGT认证)的债券数量越来越多。
以2023年11月纳入的9只(支持减缓气候变化活动)绿色债券为例,这9只总规模256亿元人民币的债券中,有5只在发行时已认证符合CGT。
从行业投向来看,存量219只贴标债券中,能源行业规模超1500亿元,金额占比超一半,笔数占比将近一半;轨道交通领域绿债发行规模占比及笔数占比均超两成。
刘景允向记者表示,目前纳入清单的项目底层资产以可再生能源和清洁交通为主,主体以信用评级为3A的央企和国企为主,这与国内绿债的发行行业分布相吻合。
具体来说,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绿债底层资产以风电、光伏、水电为主,清洁交通以轨道交通、纯电动公交车为主。
以新能源行业为例,查阅此批清单中,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笔数最多,达20笔,金额合计535亿元。查阅相关债券发行公告显示,上述项目资金用于为各地水电站建设或再融资。
刘景允表示,目前中欧双方正在讨论更新新一版CGT目录,随着目录范围的扩大,未来不排除有更多新的行业被纳入进来。
按发行人所处省份来看,由于大部分金融债发行主体为大型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企业债发行主体以大型能源、交通央企国企为主,上述机构、企业总部集中在北京,因此发行人位于北京的绿债项目笔数40笔,金额938亿元,金额占比超31.5%。
推动更多CGT应用场景落地
从绿债类型来看,此批债券类型以债务融资工具为主,笔数占比超九成。
但值得关注的是,金融债尽管笔数较少,但金额占比在持续提升。特别是2023年11月纳入的3只发行人为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存量债券,分别为21进出绿色债01、22进出清发绿债03和22进出绿色债02,是首批纳入清单的政策性银行债,金额合计200亿元。
而从发行金额看,该批清单中金融债合计7笔,其中前六笔发行金额位居所有债券前六位,七笔债券金额合计550亿元,金额占比18.49%,查询上述绿色金融债发行用途,大部分也同样用于可再生能源及轨道交通等项目。以农业银行为例,查阅该行2023年三季度绿色金融债资金使用情况显示,该行2022年发行的200亿元绿色金融债全部投向了绿色交通领域。
刘景允向记者表示,除11月纳入的三笔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为存量绿债外,其余金融债券均为发行前已符合CGT目录的。尽管目前监管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相关考核涉及绿色债券规模等指标,但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发行前就已经开始考虑债券能否进行CGT贴标。
而从目前清单发布后的市场反馈来看,金融债也受到更多国际投资者的关注。
刘景允表示,目前中国绿债市场境外机构投资比例还有待提升。在清单发布后,不少外资基金、参与国内绿债投资的国际主流投资机构、部分国外交易所均在关注。但总体来看,目前阶段投资者较为关注发行人资质等因素,因此绿色金融债受关注程度普遍较高,预计后续会有更多绿色金融债被纳入清单。
除了推动投资绿债在国际市场的流通外,刘景允认为,从目前市场推广的反馈来看,清单的推出拓宽了CGT的目录的应用场景,进一步让国内发行人更加了解CGT标准的内容和推动应用,从而促进绿色资本的跨境流动。
“有了国内外的互认标准后,我们观察到最直接积极作用是,贴标的工作让发行人知道CGT是什么,应该如何应用。从我们与发行人交流的反馈来看,目前发行人在发债前就进行CGT贴标的积极性有明显的提升。发行人能感受到贴标后对发行人的声誉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只要发行资产符合要求,发行人和第三方评估机构都会积极推动贴标工作。”刘景允说。
(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整理:南方财经绿色金融研究院)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