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远房亲戚”步氏巨猿,是地球上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灵长类。这样强大的物种为何走向了灭绝?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解开了这一谜题:在距今29.5万年至21.5万年前,对摄食行为和食物偏好的执着,导致步氏巨猿面对环境改变时显得脆弱无比,最终消失在地球上。相关研究成果于1月11日发表于《自然》杂志。
步氏巨猿曾成群结队地生活在我国南方的喀斯特地区,其直立身高可以达到3米,体重最重可达到300千克,是地球上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灵长类。但它们在人类定居该地区前就已灭绝,如今只有近2000颗牙齿和4件不完整的下颌化石,证明着它们曾经的存在。
当时,生存于同一地区的其它灵长类可以适应环境,并生生不息地繁衍,为何如此强大的类人猿却走向灭绝?解开这个谜题的钥匙,藏在徒手攀登难以到达的高处崖壁洞穴中。在攀岩专家崔庆武的帮助下,自2015年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颖奇带领团队,在广西崇左地区开展了“地毯式”的洞穴调查,并选定了22处洞穴开展系统性的样品采集。
洞穴里长眠的化石,在实验室中“开口说话”。“解开这个谜题,需要借助多学科综合研究,通过放射测年、孢粉分析、牙齿微量元素分析等多种手段,我们找到了步氏巨猿灭绝的前因后果。”张颖奇介绍,通过中外团队的合作,6种独立的测年技术锁定了步氏巨猿的灭绝“窗口期”;而对不同时期步氏巨猿牙齿化石的稳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分析,则建立了其从繁盛到灭绝时期的摄食行为对比模型。
一幅历史图景终于重现。距今230万年至70万年前,步氏巨猿在食物资源丰富且多样的森林中盛极一时。随后的10万年间,季节性的增强让环境变得更加多样,森林群落结构开始变化,步氏巨猿偏好的食物资源越发匮乏。面对变化,步氏巨猿的近亲猩猩体型变得更小、更灵活,摄食行为和栖息地偏好也发生改变,而步氏巨猿则依旧固执延续自己喜爱的食谱,依赖于缺少营养的备选食物。这样保守的选择,让它们最终在距今29.5万年至21.5万年前走向灭绝。
不过,由于颅骨及颅后骨骼化石证据的缺乏,人类对步氏巨猿这一体型硕大的远亲仍然知之甚少,相关的研究工作还在持续开展。“如今,第六次大灭绝的阴霾正笼罩着我们。研究与人类亲缘关系相近的灵长类面临生态危机时的变化,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所长邓涛说,步氏巨猿的灭绝故事,将为人类理解灵长类动物的生存韧性,以及探寻其他大型动物的命运,提供新的起点和启示。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苏雅
编辑 匡峰
流程编辑 刘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