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随着贷款利率“卷”出新低,外加贷款中介的推波助澜,银行信贷资金使用违规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近期,监管部门对多家银行开出罚单,原因均涉及信贷资金贷后管理等问题,其中又现“违规流入股市”。
1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金监总局”)浙江监管局一则公告显示,对邮储银行浙江省分行处以645万元罚款,原因涉及流动资金贷款被挪用入股市、信托投资等多项违规行为;同时,对该行时任三农金融事业部浙江省分部/消费信贷部副总经理鲍捷予以警告。
时代财经注意到,除邮储银行(601658.SH)外,光大银行(601818.SH)、上海银行(601229.SH)等大行分支机构及多家地方中小银行也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在近期收到罚单。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至今被罚的商业银行及分支机构中,信贷业务违规事项包括“流入股市”的共有16家。
超10家银行涉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被罚
除邮储银行浙江省分行外,1月8日,金监总局上饶监管分局一则处罚信息显示,因贷款管理不到位,部分贷款资金流入股市,对上饶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有限公司处以罚款20万元,同时对该行一名支行行长、客户经理分别予以警告。
1月5日,金监总局青岛监管局官网公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光大银行青岛分行因个人贷款资金违规流入证券市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相关规则,对其处以罚款40万元,同时对该行零售信贷部副总经理马树彬予以警告。
此前2023年12月29日,金监总局上海监管局公布罚单显示,上海银行因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股市、个人贷款贷前调查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四项问题,被罚款合计145万元,其中总行15万元,分支机构130万元;同时,时任上海银行徐汇支行行长周乐对所在支行保理业务提供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严重不审慎、委托贷款违规用于购买理财负有责任,被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
时代财经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不完全梳理,按披露日期来看,2023年以来,截至今年1月9日,全国商业银行合计收到来自央行、金监总局、外汇管理局等监管机构罚单超过2000张。其中涉及到“信贷业务违规”的罚单超过800张,违规事项中包括“流入股市”的,则有16张罚单。
2023年以来涉及“贷款资金流入股市”被处罚的银行。时代财经/制表
上述涉及“贷款资金流入股市”违规事项的银行中,邮储银行共有4家分支机构被罚,江西银行所涉罚单最大,处罚金额达到810万元。
银行严查资金流向
反观2023年的A股市场,同花顺数据显示,上证指数全年下跌3.70%,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年分别下跌13.54%、19.41%,科创50、沪深300等均跌超10%。如此行情之下,仍有借款人将贷款资金违规用于投资行为,入市寻找机会。
1月9日,时代财经以借款人身份咨询某贷款中介,对于借款是否可以用于投资,对方表示,“我们(贷款)款项以信用卡的形式进行放款,如果客户想用在其他用途,可以自己操作刷出来。”
上述中介称,“现在基本所有银行的低息信贷,都是这种(信用卡)放款方式,也保证了资金的绝对安全,一定程度上避免贷后审查、银行抽贷。”
同日,某股份行一名零售业务经理向时代财经表示,“贷款资料都会要求不能用来理财,比如进入股市、房市等,如果被后台查到资金流向用于投资或者房地产行业,银行会立即停掉贷款,并对转账流水的上下游进行检测。”
事实上,信贷业务作为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一直以来都是遭监管处罚的“重灾区”,其中贷款“三查”不到位、贷后管理不到位等均为常见问题。
2023年5月,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其中提到,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贷款“三查”,不得向无实际经营的空壳企业发放经营用途贷款,强化对成立时间或受让企业股权时间较短的借款主体资质审核,防止借款人利用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身份套取经营性贷款资金,加强贷后资金流向监测和用途真实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