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绿茶、牛奶……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很长一段时期,市场上大部分饮料的价格只有一两块钱,然而,近几年来,随着饮料价格不断上浮,一两块钱的饮料日渐难寻踪迹,3块、5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饮料市场价格标尺。
近几个月,“3元饮料集体消失”的话题不断冲上热搜,让3元以下饮料消失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3元饮料真的消失了吗?大量走访调查发现,每瓶3元以下饮料在超市、便利店等线下销售渠道几乎销声匿迹,线下销售渠道常规销售的50种饮料中,3元饮料仅有两款,分别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但很多商店连可乐也是3块钱以上的易拉罐可乐,3元以下饮料一款都没有。
然而,另外一方面,在电商渠道却有400多种3元以下饮料,这一数量占全部饮料的30%,销售规模则占到40%,且仅京东超市一家3元以下饮料的年交易规模就超过5亿元人民币。其中,每瓶2.26元的统一冰红茶是线上3元以下饮料的代表。
线下渠道3元饮料仅剩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3元以下饮料基本绝迹
一月初,调查人员走访了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家便利店,清点发现饮料柜台共有41种饮料,其中仅有2款饮料标价3元,分别是易拉罐装的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3元饮料的种类占比不足5%,3元以下的饮料一款都没有。
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家物美超市,两个饮料柜上饮品合计51种,但没有一种价格在3元及以下。其中,最贵的达35.9元,最便宜的冰糖雪梨,1瓶也要3.2元。
而在北京市海淀区的罗森便利店,饮料柜上摆放着21款颜色各异的饮料,但售价亦全部超过3元。
全球糖价13年来最高 带动饮料行业第5次大涨价 线下渠道可能继续上涨
饮料为什么越卖越贵?业内专家表示,一方面,根据饮料行业上市企业发布的公告看,涨价的原因是成本增加。这一说法也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的印证,2023年9月的糖价指数较8月份上涨9.8%,达到2010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另一方面,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灌装饮料所用的PET塑料瓶,原材料就是原油,这也使得饮料的生产成本整体上涨。
此外,房租成本上升也是原因之一。并且由于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饮料的健康性,无糖饮料、低糖饮料受到追捧。这类饮料定位较高端,售价也更高,从而带动了饮料整体价格的抬升。
而各方信息也显示,近一段时间,在多种饮料价格上涨之后,饮料行业也迎来史上第5波涨价潮,预计线下销售渠道的饮料价格还有可能继续上涨。
电商渠道3元以下的饮料数量占比30% 销售占比40% 一周卖了近千万
但在线下难寻的3元饮料,却在电商上卖得红红火火。例如,在京东App上,甚至有一个3元以下饮料售卖专区,搜索“饮料畅饮不停”就能直达3元以下饮料专区。该专区内包含490多种每瓶3元以下的饮料,除了可乐、牛奶、凉茶、绿茶等常见饮料,还有豆奶、维生素功能性饮料、花生奶、瓶装咖啡等几十种饮品。
以经典饮品——500毫升一瓶的统一冰红茶为例,在线下,这款饮料或者已经消失了,或者价格超过3元。而在线上的京东超市,其每瓶售价仅为2.26元。
根据京东超市今年一月份披露的数据,目前,所售的每瓶3元以下的饮料,数量占比30%,销售占比40%。最近一周,3元及以下价格的饮料交易额为990万元,环比增长120%。3元及以下饮料全年交易额超过5个亿。
业内人士分析,以京东超市为代表的电商渠道之所以能做到低价,一方面是因为,线下渠道高昂的租金以及层层批发加价,造成线下渠道成本高企,饮料企业只能选择将高价格、高毛利的饮料供给线下渠道。
而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年轻消费者基本形成在线上购买饮料的习惯,同时,京东通过大规模采购降低采购成本,通过自建物流快递体系提高货品周转效率以及降低物流配送成本,从而让低于3元的饮料依然能有广阔的生存空间。
都市白领和学生更爱3元饮品 90后是消费主力军
京东超市去年12月发布的一份用户问卷调查显示,从年龄看,在26-35岁区间的90后人群,依然是3元以下饮料的主力购买人群。
从性别看,男性用户比起女性,更偏爱3元饮品。
从地域看,北京、广东、上海、天津、新疆、海南和西藏依次排名消费前列。
调查问卷发现,一线城市家庭、都市白领和学生人群是线上购买3元以下饮料的主力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