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一箭41星”成功发射,“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组网工程实现“百星飞天”的阶段性目标;
希达电子倒装COB创新产品全球技术领跑,企业自主研发的P0.4毫米超高清微小间距倒装COB2K拼接显示器实现全球首发;
奥来德光电实现弯道超车,百余种OLED材料核心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壁垒;
……
近年来,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厚底蕴,长春市举全市之力培育打造光电新兴产业,打造“长春光谷”,产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不断完善创新链、产业链中,发展质效显著提升,呈现出澎湃发展的喜人景象。
依托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吉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实力,长春市积极培育航空航天和光电信息新产业,逐步发展出航空航天、新型显示与照明、激光制造与应用、光电装备制造等五大重点领域十条细分产业链,培育发展半导体、医疗电子、能源电子等新赛道,围绕“芯、光、星、车、网”五大重点领域,推进新型显示与照明规模化、光电装备融合化、卫星应用产业化、激光制造高端化、汽车电子智能化发展。
追“光”逐“电”中,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一马当先。2023年6月,公司研制的“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发射成功,创下一箭41星新纪录。以星座为抓手,产业链逐步形成——上游是以奥普光电、见真精密机械及长光辰芯等为代表的300余家航天制造相关企业;下游为农业、林业、气象、海洋、资源、环保、城市建设等领域提供丰富的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辐射带动300余家企业。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
2023年年初,长春新区发布支持光电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深化产业金融服务、支持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等方面,提出真金白银的举措。
“我们征求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头部企业、规上企业的相关建议,根据他们发展中最迫切的需求精准制定政策,责任落实到每个具体部门。”长春新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安韡说。
光电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更离不开政策的引领。不久前,长春市专门召开“政产学研协同 地校院企携手 创新引领长春振兴突破发展大会”,发布了《光电信息产业星光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及若干措施(暂行),进一步推动长春光电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正是在这次大会上,长春市通过高位统筹,推动吉林大学与长春新区签署了共建吉兴产业园战略协议;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与长春新区、经开区签署了共建长智光谷产业园、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园战略协议;长春理工大学与净月高新区、汽开区签署了共建长春芯光产业园、长春珩光汽车电子产业园战略协议。
2023年,吉林省出台了《支持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依托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基础,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全力构建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格局。有了政策的加持,长春市高位统筹,多措并举、集中发力,出台了星光培育行动等一揽子专项支持政策,以打造“长春光谷”为核心,全力建设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长春新区发布了一系列支持光电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从深化产业金融服务、支持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等方面,出台一揽子管用措施,拿出一大笔“真金白银”,支持光电信息产业发展。2023年8月,省工信厅在长春新区正式成立“吉林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发展联盟”,这是落实政策营造良好生态的具体举措之一,更是走出了电子信息产业迈向千亿级规模的坚实一步。
一个产业若想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渐成为支柱产业,需整体谋划、化零为整、抱团协作。从打造“长春光谷”的构想来看,正符合这样的产业集群特点。
当前,长春新区正加快打造“311X”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实施“一区引领、三片支撑、十园联动”发展策略,“两谷一基地”作为长春新区主导产业建设的重要载体,加快打造3.6平方公里“长春光谷”核心区,科学布局“一区六园”,即长智光谷产业园、北湖科技园、航天信息产业园、光电子孵化器、光智园、传感器产业园,力争打造吉林省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发展核心区。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作为“国家火炬计划光电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长春新区坚持以园区矩阵支撑产业集群发展,成功搭建了8个光电信息产业特色园区平台,集聚了一大批具备比较优势的优质企业。全区集聚长光卫星、希达电子、荣德光学、永利激光等光电信息企业360余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0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近500项,纯光电制造工业产值占全市一半。在蓬勃发展的态势中,计划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2028年实现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
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长春市的光电信息产业大厦已拔地而起,耸入云霄。
原标题:追“光”逐“电”加速跑——长春市全力培育光电信息产业发展走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