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以“6G通感算智融合创新,引领未来通信新潮流”为主题的第三届6G前沿技术与趋势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指导,由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
主办。
论坛历时两天,深度研讨“6G+AI融合”“通信与算力融合”“通信与感知融合”等关键技术方向和发展路径,举办1个主论坛、3个分论坛,推动形成6G通感算智融合发展的产业共识。论坛由中关村泛联院副理事长、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主持。
会议现场
中关村泛联院副理事长、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
中国移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高同庆在致辞中表示,对如何做好央地协同、产学研用协同、国内国际协同,走好6G通感算智融合创新之路,提出三方面倡议:一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共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二是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打造开放共享研发试验场;三是以开放共赢为理念,建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信息科技处韩健处长在致辞中表示,为进一步推动北京6G通感算智融合创新发展,建议一要攻坚克难,合力构建通感算智融合技术体系;二是凝心聚力,全力打造6G通感算智融合的实验平台和环境;三是开放包容,携手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
中国工程院张平院士做了题为《ComAI: 理论技术及工程实践》的开场报告,张院士提出了AI与通信深度融合思想框架-ComAI,深刻阐述了ComAI的内涵、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展示了其在6G智简网络、具身智能、多智能体协同通信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潜力,有力支撑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专题报告
张平认为,人类社会活动正在从地面向空天地海多维立体空间扩展,驱动着卫星网络、深空通信等许多新兴的技术领域飞速发展,也对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覆盖容量、传输速率、灵活性、服务质量等提出更广、更高、更多样化的要求。当前商用的移动通信网络(如5G)在新空口、频谱资源利用、网络部署、优化和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在张平看来,传统通信的瓶颈体现在三个方面:理论性、智能性和灵活性。首先,当今的通信体制无法逾越理论极限的天花板,其次是与人工智能的设计范式难以匹配,再次就是当今通信体制无法灵活适配复杂场景变化的需求。
张平院士及其团队在语义信息论方面实现了理论突破,并研发出语义通信的关键技术。他们建立了完整的语义信息理论框架,揭示了同义性是语义信息的本质特征。这一理论的提出,全面扩展了通信系统的理论极限。
我国率先搭建了国际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 6G 外场试验网。该试验网验证了 4G、5G 链路具备 6G 传输能力的可行性,实现了 6G 主要场景下通信性能的全面提升。在通信的三项核心基础指标,即容量、覆盖、效率上均有显著突破。通信与智能的深度融合是通信技术演进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将改变通信,6G 也将推进人工智能加速发展。二者融合将加快形成数字经济新业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宏科做了题为《新型互联网研究与探索》的报告,探讨了新型互联网的必要性,目标是超越传统互联网的局限性,特别是在不改变现有基础设施架构,通过技术创新满足特殊行业应用需求,并逐步实现技术升级。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王江舟做了《6G协作通感一体技术展望》的报告,强调6G技术的发展需求,包括能耗效率提升和业务多样化,以及6G技术的核心——深度融合通信、感知、计算和人工智能,实现全域智能服务。报告重点讨论了通信与感知融合的必要性,展示通过多基站协作提高感知精度和降低干扰的技术进展,并指出当前面临的技术挑战,如性能指标差异和信道模型构建,呼吁业界进一步研究相关解决方案。
中关村泛联院院长、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发表题为《构筑6G智简基座,共创智慧泛在未来》的报告,提出以“智简”为灵魂、“底座+内核+中枢”相结合的6G通感算智融合基座,实现从“通+X”到“通+感+算+智”的一体协同与系统性创新,打造能力开放范式,赋能千行百业。
中关村泛联院院长、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专题报告
黄宇红认为,从5G万物互联到6G万物智联,有两个重要关注点,一是到6G时代,通信一定是服务智能化社会,要满足智慧泛在的需求;二是泛在场景的多样化、智能化,不能用单一的一套方案、一个能力就能彻底解决。未来6G一定要通感算智一体化协同,未来的应用需求也不仅仅是连接,实际上是综合性的多样化能力的需要。
一、“央地同频 汇力创新”年度系列关键成果重磅发
中关村泛联院是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支持下,由中国移动、北京邮电大学及TD产业联盟共同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汇聚链主央企、高校院所、行业组织、头部企业多方资源,在6G技术攻关、开放平台建设上引领创新,是我市乃至全国6G科技创新领域的璀璨新星。此次会议期间,中关村泛联院联合中国移动、中国信科等央企代表及多位业界伙伴,联合发布“央地协同 汇力创新”年度系列成果,共同展示中央与地方力量协同共振、多元主体合力创新的实践成果。
(一)打造创新引擎,6G通感算智融合创新开放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
6G通感算智融合创新开放实验室由中关村泛联院牵头建设,首批联合建设成员包括中国移动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中信科移动、浪潮通信、联想、飞腾、摩尔线程、vivo、亚信,致力于共同加速推进6G技术研究进程及通感算智融合技术攻关,培育自主可控的6G产业生态,实验室以“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和长期合作”为原则,以“技术攻关、样机研制、测试验证、应用示范”为工作主线,将共同研制6G通感算智融合原型样机,开展多场景室内外测试验证,共同加速推进6G技术研究进程及通感算智融合技术攻关,培育自主可控的6G产业生态,打造我国6G通感算智融合创新的核心引擎,推动我国6G走向世界前沿。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信息科技处韩健处长以及中国工程院张平院士共同为实验室成立揭牌。
(二)搭建技术底座,发布三项6G通感算智融合创新成果
中关村泛联院凝聚产业力量,联合中国移动、北京邮电大学、中信科移动发布三项6G创新成果。一是由中关村泛联院联合中国移动研发的6G通感算智云原生平台,该平台支持微秒级超高实时响应、云边端多平台自动弹性部署,并基于统一管理框架实现GPU、FPGA资源池化共享,部分场景可提升硬件资源利用率50%以上,是未来6G无线网络关键技术验证的重要支撑平台。目前,该平台已经支撑10余家单位完成6G样机云化升级,推动6G关键技术及端到端产业成熟,服务业务示范验证。二是由中关村泛联院联合北京邮电大学研制的视觉信息语义传输原型平台,突破了视觉语义信息提取与信源信道联合处理等技术难题,实现信息的高效提取、表征与传输。面向多种信道衰落,首次实现了对高清图片、视频彩铃、高清视频等多种视觉信源模态适配。传输数据结构相似性、处理时延、信息传输量等综合性能达到业界领先水平,有力支撑大带宽、低时延等通信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助力打造“智慧内生、原生简约”的创新型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三是由中信科移动联合中关村泛联院发布《以用户为中心的6G网络》白皮书,深入剖析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特征,创新性提出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架构。
(三)扩展创新边界,中关村泛联院完成新一批产业合作签约
在2023年中关村论坛第一批战略合作伙伴签约基础上,中关村泛联院进一步扩大生态合作圈,与浪潮通信、摩尔线程、英臣科技、芯加速等企业完成新一批6G产业合作签约,将围绕6G技术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协同创新合作,进一步拓展6G产业创新边界。
二、三年耕种,向6G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迈进一步
论坛外场展示了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支持中关村泛联院等合作伙伴的研发成果,现场中关村泛联院、中国移动、中信科移动、vivo、亚信等代表企业,分别就6G云原生平台、视觉语义平台、6G服务化RAN、6G超大规模AAU、6G AI样机、数字孪生系统等6G产业链成果多维度展示,展现出北京市6G研发前瞻性布局的丰硕成果。
会议最后环节,中信科移动副总经理孙韶辉、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副总裁孙程君、爱立信研究院中国部负责人范锐围绕6G通感算智融合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面向6G的移动通信变革、6G人工智能空口的发展之路做了报告。(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