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一些AI巨头寄予厚望的AGI(通用人工智能)之路似乎已经遭遇瓶颈,寻找其他发展路径正成为业界共识。
12月20日,在由《财经》杂志主办的《财经》年度对话2024在北京举行,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发表演讲时指出,目前AGI的发展面正临挑战,而智能体和专业大模型的应用将推动大模型技术的落地。
此次对话以“穿越变局的力量”为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等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出席活动并发表主旨演讲。
“AGI至少一百亿美金买显卡,刚训出一个模型,明天友商又训出一个更好的,就像西西弗斯推石头一样,停不下来。”作为大模型应用之路的坚定支持者,周鸿祎不止一次强调,卷算力、卷数据,向万亿参数发展的AGI是全球少数巨头的游戏,更多企业的机会在应用之路。放弃打造全能大模型的执念,让一个大模型干一件事,向场景化、应用化、专业化、垂直化方向发展,才有机会引发工业革命,赋能百行千业。
周鸿祎总结出大模型发展的七大趋势:第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发展减缓,全面超越人类的人工智能在逻辑上不成立;第二,大模型“慢思考”成为发展新范式;第三,越做越专,除少数科技巨头,大多数公司都专注于做专业大模型;第四,越做越小,轻量化成为趋势,更容易部署和应用在硬件上;第五,能力越来越强,模型的学习效果和泛化能力越来越好;第六,成本越来越低,有助于促进应用生态繁荣;第七,智能体(AI Agents)推动大模型落地,数字员工成为新的生产力。
周鸿祎尤为强调智能体的重要性。他认为,2025年将是智能体之年,企业将大量使用和部署智能体,智能体能够将大模型包装成可以实际工作的数字员工,解决企业中的具体问题。
周鸿祎举例说,大模型的发展使过去无法通过软件完成的任务,如保险公司的报销报告处理等都可由机器人完成。这种模式的转变意味着软件服务不再仅仅是工具的交付,而是智能体的交付,能够代替人类员工完成工作,这代表服务市场的价值创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人力使用工具创造价值转变为AI直接创造价值。
在周鸿祎看来,大模型应用之路,就是要用好大模型的六层能力,即基本能力、创意能力、多模态能力、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能力。企业应根据这些能力,选择适合自身业务的场景,如办公、营销、生产流程优化等,实现降本增效。
而对应上述六层能力,周鸿祎提出了专业大模型的“六大方向”:第一,人人智能,人人普惠,人人受益。人工智能给个人赋能,作为个人工具可以给很多企业带来新机会;第二,万物智能,大模型变小上终端,走进千家万户;第三,数转智改,企业级大模型市场爆发,助力传统产业打造新质生产力;第四,发挥大模型的序列预测能力,赋能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第五,打造科研新范式,AI For Science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第六,AI安全,以模制模,用安全大模型应对新型AI安全问题。
周鸿祎认为,做专业化大模型不需要大模型的能力很全面,大模型要落地应用,要在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或者是对外的服务产品体系上,从领导的需求到基层员工的需求里面去找卡点和堵点,即“过去我想干,但是我技术干不了的事情”。一个标志是能提高10倍的体验,即“提高10倍的效率或降低10倍的成本,减少10倍的人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