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丁雅栀】据香港《南华早报》15日报道,当地时间1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参加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前表示,全球40%的就业机会将受到人工智能(AI)的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资料图)
IMF当天发表的《Gen-AI:人工智能与未来的工作》报告称,在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将有60%的就业岗位受影响。相比之下,在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受人工智能影响的就业岗位分别为40%和26%。
报告认为,人工智能最初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影响较小,但他们很难从这项新技术中受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缺乏相关基础设施或与之相匹配的劳动力,更难抓住AI的优势。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1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I对于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的影响差异主要与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有关。比如,发达国家有大量的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以重复的脑力劳动居多。在AI的发展当中,首当其冲的是这些脑力劳动者。因此发达国家被AI优化整合的部分占比较大,而新兴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的脑力劳动者占比没有那么高,受到的直接影响反而小一些。但是,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广泛进入到社会中,体力劳动者也可能逐步被人形机器人取代。
格奥尔基耶娃对法新社表示,IMF将出台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重点帮助低收入国家加快行动,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
此外,IMF预测,AI将加剧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两极分化——能使用AI的员工的生产效率和工资将变得更高,而不会利用AI的员工将更加落后。这与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的一项研究结果相符。该研究显示,拥有不同经验和技能水平的员工使用AI,生产力的提升结果差异较大。IMF报告分析称,这可能取决于年龄、学习能力、工作经验等多个方面。比如,年轻的员工可能会发现他们能轻易地上手使用AI,而年长的员工可能难以适应使用AI。
沈阳认为,要缓解AI对就业市场带来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对于AI所导致的社会就业机会减少等短期阵痛现象,我们要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比如设立AI补助,要对达到一定水平的或具有垄断地位的AI企业收取一定的税金或社会扶助资金,适当帮助受AI冲击较大的行业。另一方面,鼓励大规模使用AI的企业,缩减员工的工作时间。
作者:丁雅栀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