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 向“新”而生 集聚新动能
蚌埠市安徽希磁科技有限公司每天生产出的上千万颗磁性传感器,成为设备的“眼睛”“鼻子”和“耳朵”,感知周围的环境。
用于生产这些传感器的硅基新材料,是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核心材料,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一代材料,一代装备。”新材料一直被称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其发展和技术水平直接关系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竞争能力。
近年来,蚌埠市聚焦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三大领域,把硅基、生物基等新材料作为六大新兴主导产业之一,推动产业主体不断集聚、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产业生态持续优化。数据显示,该市目前已集聚新材料规上工业企业363家,产值达60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40%。
以创新焕发力量。近年来蚌埠市突出创新驱动,成效显著。据介绍,依托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国内最薄的0.12毫米电子信息显示玻璃、最硬的高铝盖板玻璃、最大的浮法TFT-LCD玻璃基板、最柔的可折叠玻璃、最轻的空心玻璃微珠等,都在蚌埠成功研发并实现了产业化,蚌埠一举成为国内最全的玻璃成套装备生产基地。
同时,蚌埠市率先推广应用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光伏建筑一体化,建成运行光伏建筑监测智慧平台,打造了全国领先、全省首个智慧“双碳”服务大数据中心,全市630个单体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发电项目投运,并网容量达568兆瓦,年发电量约5.39亿度,年减排二氧化碳约40.44万吨。
招商带动加速集聚产业新动能。近年来,在蚌埠市,总投资10亿元的凯盛30微米超薄柔性玻璃(UTG)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50亿元的江丰电子电致变色玻璃生产基地、总投资20亿元的武耀新能源汽车玻璃等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据介绍,2021年以来,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新材料项目434个,总投资1900亿元。
企业主体壮大,竞争优势显现。中恒新材料电熔氧化锆、壹石通锂电池用勃姆石等产品市场份额均居世界第一,年产1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项目国际领先,中兴新材投资建设的蓝科途湿法电子隔膜项目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均属世界领先,打破国外垄断。
截至目前,全市新材料领域共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5家、上市公司4家。
蚌埠市注重强化要素保障,连续成功举办3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5届中国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建成蚌埠创新馆和蚌埠科技大市场,吸纳技术成交额超180 亿元,产业化率达78.7%。搭建基金丛林,新增基金规模达50亿元,共投资全市19个项目、12.59亿元。(记者 朱卓)